lucy1668      2024年02月09日 星期五 上午 7:21

《科创板日报》2月7日讯(记者 郭辉)“2023年我们经历了半导体行业下行的一年,晶圆代工行业的全年产值下滑了双位数,在持续两年的全球芯片缺货和产业过热后,半导体行业遇到了库存高企、宏观经济低迷,以及地缘政治愈演愈烈引发的市场需求深度修正和同业竞争,且至今仍在持续。”在中芯国际今日(2月7日)举行的业绩会上,该公司联席CEO赵海军如是称。

在此前,中芯国际判断半导体行业将呈现出“双U”的复苏走势,今有大的回转。”

“国外半导体产业的亮点是AI,国内的亮点则是Mobile(移动端)。”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表示,去年第三季度移动设备产业链更新换代,一些有创新的产品公司得到了机会,启动急单,开始企稳回升。“但由于2024年全

六成,产能供不应求;DDIC及TDDI的收入也环比增近三成,在40nm和55nm节点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,AMOLED驱动芯片技术应用也形成了较好布局。

展望未来,赵海军表示该公司仍面临诸多挑战。“我们认为中芯在未来第二个‘U’型复苏的表现将会是中规中矩,。”

据中芯国际2024年第一季指引,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环比持平到增长2%,毛利率预计在9%到11%之间。

产能将保持线性释放 折旧预计今年增长三至四成

在资本支出方面,中芯国际2024年预计资本开支将维持平稳,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,将与2023年相比大致持平。该公司2023年第四季资本开支为23.409亿美元,2023年全年资本开支约为74.7亿美元。

关于收入预期和资本支出指引,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补充道:“全球产业从地缘政治出发的产能建设越来越多,加上宏观周期消费滞后,今年晶圆代工业的利用率在短时间内很难回到前几年的高位。中芯国际在持续高投入的过程中,毛利率会承受很高的折旧压力,但我们会始终以持续盈利为目标,严格控制成本,提高效率。”

全球晶圆产能竞赛带来的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折旧对业绩影响,也是中芯国际今日(2月7日)业绩会上各机构及投资者最为集中关心的问题。

赵海军对此再次强调中国本土市场的机会。他表示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应用市场,中芯国际的在地生产会有更大机会。中芯国际已积累了20多年的市场技术与产品质量的优势,抗周期波动能力较强,同时公司也十分关注供应链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韧性,不遗余力地推进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国产化。

产能释放方面,中芯国际表示不会“忽冷忽热”,而是会保持定力,以匀速式发展来建设产能。

赵海军回答投资者提问表示,从此前半导体的周期可以看到,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消化多余产能;从中芯国际来看,该公司已公布的产能建设规划与客户、产业链均都有长期协作,能够对应到需求,且该公司规模还相当小,产能增加不会对全球行业带来巨大冲击。“中芯国际每年持续增加4万到5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还是比较合理的。”

关于资本折旧,中芯国际副总裁吴俊峰表示,此前高投入形成的折旧压力较大,去年新增折旧在今年还会继续形成折旧,所以预计中芯国际2024年的折旧会比2023年增加大概三成到四成左右,并且各季度之间折旧会逐步增加。

预计Q3代工价格平稳 汽车电子应用增长乏力

“今年整个晶圆代工业的出货量预计会增长20%,但大宗产品去年的价格下降趋势还在延续,因此整个行业成熟节点,尤其是大宗计未来价格会慢慢趋向平稳,“到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就会持续一段时间”。

此外,业绩会上赵海军表达了对汽车电子应用增长的担忧。汽车电子行业去年由于生产供应紧缺,厂商都在建库存,但目前看汽车销量有所停滞,低于中芯管理层人士的预期。
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,2023年全年,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.1万辆和3009.4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1.6%和12%,该协会预测,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,同比增长3%以上,增幅下滑。

“就整个汽车行业而言,总销量大概维持去年水平,现在各家已备有的库存还是偏高的。”赵海军表示,中芯国际在汽车电子这部分的占比原计划可以努力做到更高,但今年的汽车行业数据打消了公司一些热情,今年可能不会再增长。

上半年订单供不应求,当然公司也在关注下半年订单情况,避免‘寅吃卯粮’。”

举报/反馈


中芯国际业绩会释放寒意:复苏不足以支撑行业全面反弹 毛利率将承受折旧压力科创板日报2024-02-07 12:57科创板日报2024-02-07 12:57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仅供学习、参考、了解,不作为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