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cy1668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 上午 7:51
2023年底到2024年初的股市一片哀嚎,股民朋友们亏的“血流成河”。大家纷纷指责村里以及交易所之类的金融监管机构,却很少有人去指责让你开股票账户的证券公司。其实证券公司是矛盾的综合体,在夹缝中艰难生存。
小编证券从业12年,牛熊都经历过,见证了证券行业的快速变迁,也见证了很多股民的辛酸与喜悦,下面细数一下证券公司的“罪过”,讨论证券公司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一个角色。
首先要知道的是,村里每年都搞证券公司排名,排名的主要依据就是各项主营业务规模的大小以及合规性。这其实非常矛盾,且看下面的分析。
一:开户引资之罪
证券公司一开始最主要也是最盈利的业务就是拉人头开股票户,引导客户转钱交易股票,证券公司收手续费。
很多证券公司在每年的第一季度都有类似于银行业的“开门红”业务,就是一季度要疯狂地拉人头开户,促成有效户,客户转入的资产越多越好。第一季度也是证券公司对客户经理奖励最高的季度,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机制,鼓励客户经理去用尽手段多拉客户。结果很多客户半推半就地就开了户,被客户经理三忽悠两忽悠地就入了市,套牢了。
二:财富管理转型之罪
这几年证券公司纷纷嚷着财富管理转型,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客户少炒股,多买基金产品,因为销售基金产品基金公司会返给证券公司高额的申购费奖励。证券公司给客户经理下达严格的考核,每年必须卖多少基金,否则就给你降级。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畸形的销售现象,很多客户经理往往刻意隐瞒基金产品的风险,夸大基金产品的收益。结果导致很多基民纷纷中招,深套其中无法自拔。
最可恶的是有时候基金赚钱了,证券公司大多也会建议你继续持有,因为他们还有一项考核就是保有量考核。
三:杠杆性权限开通之罪
50万元在炒股的散户中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。资产达到50万元标准可以开通很多杠杆性的权限,比如融资融券,股指期货,期权。每年证券公司也会下达指标,要求客户经理梳理达到开通这些权限条件的客户,不胜其烦地联系客户,要求客户开通这些权限,并进行严格考核。
大多数客户根本不懂这些东西。有时候是半推半就地开通了,开通之后麻烦事就来了。因为证券公司又要考核权限使用率了,所以又要求客户经理不胜其烦地联系客户要求客户使用这些权限,有很多客户从此就这么陷进去了,无法自拔,杠杆越来越大,债务越陷越深。
四:投资者保护实施之罪
村里下指令,证券公司就要无条件执行。村里说要搞投资者保护,证券公司就下来糊弄。不过说实在的,证券公司本质上是企业,还是要以盈利为第一要务的,这几年几乎隔三差五就有很多政策需要去配合,哪有那么多功夫呢?所以投资者保护都是流于形式,拍几张照片,胡诌一篇总结就报上去了,反正也没人看。但是证券公司确实留痕了啊,工作蜻蜓点水地也做了做样子。
投资者保护本质上跟证券公司的业务都有冲突,上面要求拉客户,卖基金,开通业务权限都要合规,不能诱导客户。如果真的按照标准来的话,证券公司等着倒闭就行了。
证券公司是处在监管层跟股民之间的一个安全垫。股民有什么不满往往都把气撒在证券公司上,上面有什么硬性要求往往也会压给证券公司,客户安抚不好,出了事监管就会毫不留情地去处罚证券公司,找出几个背锅侠。
跟很多同行聊天,他们都说证券公司已经是夕阳产业了。证券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,股市好,就多赚钱,股市不好就少赚钱。
这一两年来,证券行业的薪酬已经明显下降了,据说还有进一步降薪的空间,而且行业卷的要命,100多加证券公司干的事情都一样,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。
证券公司也有自营业务部门,这几年一样亏的只剩裤衩了,各个券商都有研究所,养了一群分析师,个顶个的高薪,然而面对残酷的市场也是无能为力。
证券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“皮条客”,偶尔也亲自上场买卖,大多数时间还是以收服务费牟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