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cy1668      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上午 9:35

【写在前面的话】

1近期参加了一些返校活动,与部分在校财会金融专业本科生做了点交流,总体感觉是,大家都在卷考研,但似乎并没有关注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,尤其是对职业内容的认知非常模糊。因此,我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,计划做一系列职业科普,主要是希望帮助学弟学妹充分利用在校时间,有的放矢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,以充分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,提高时间投入效率。

2、关于考研:本系列无意劝说大家放弃考研,更高的学历、更丰富的求学经历,对一个人的能力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。本系列主要是希望帮助学弟学妹弄清楚考研的目的,以及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框架。如果在公园里喂过鱼,就知道,持续在水域的一小块范围洒下鱼食,就会有很多鱼跑来争抢,场面蔚为壮观,但其实每条鱼都吃不了多少,可能还不够体能消耗;但如果此时你抓起大把鱼食,投入远处的水域,你会发现那里只有很少的鱼,那些鱼可以吃得很饱。选择大于努力。不过绝不可不努力,鱼食再多也得游过去。

3、关于打赏:为知识付费,知识才可持续

【干货】投行是做什么的(一)

就目前国内教育体系而言,可能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读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“公司”、“会计”、“资本市场”、“股票”之类的概念,上大学后又直接进入《公司法》《税法》《会计学》《金融学》这类的分门别类的课程学习,而各课程之间又缺乏串联,导致很多同学对金融市场及其财税基础缺乏整体性的了解,因而在了解“投资银行”的概念时会出现困难。

因此,本文从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视角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(而非严谨的教科书概念表达)逐步串联知识体系,以帮助大家形成完整的金融概念体系。各个体系里的专业表述和具体内容,大家在专业课里学习,本系列不再赘述。

1、人类社会是怎么运行的?政府、企业、个人、各类社会组织是什么角色?

这个问题看起来和投行概念相去甚远,但其实是投行各类业务的本初来源。弄清楚这一点,对整个知识架构体系的搭建至关重要。

人类最显著区别于动物的一点,就是人类会运用抽象思维,并基于抽象思维构建了分工协作的社会体系,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。政府、企业、个人、社会组织就是人类社会经过长期尝试、变革所形成的高效分工体系的具体组成部分。

宏观而言,企业负责创造经济价值,并将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交付给政府(税收、政府性债务等),政府使用税收或债务资金来提供公共服务(修桥造路、水电煤生活设施建设、公立医院、公立学校等)。微观而言,企业、政府都需要人员来执行具体的工作,因此,个人就分别参与到企业、政府的工作中并获取报酬。同时,为了协调社会经济的某些具体方面,还需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日常活动,比如慈善组织。

这里就产生了财税金融的根本层面的问题:

(1)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?这是《会计学》范畴。

(2)企业所创造的价值,应该交付多少给政府?这是《税法》范畴。

(3)政府应该怎样花钱来提供公共服务?钱从哪儿来?这是《财政学》范畴。

(4)个人所获取的报酬,在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应该进行怎样的管理?这是《人力资源管理》《社会保障》范畴。

(5)社会组织如何通过经济方式引导经济体的价值取向?这是《工会法》《慈善法》等社会经济法律范畴

总体而言,投行是围绕上述根本问题开展具体业务,服务于实体经济,包括为企业融资、为政府及其相关主体融资、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行整合等。后文会逐层展开。

2、什么是企业?

如上所述,企业是价值创造的主体。什么叫价值创造?为了便于初学理解,可以用“挣钱”来代替。当然,企业的价值创造远远超过“挣钱”。

但是,挣钱的话,并不需要企业。农民收割稻谷然后卖掉,你给我文章打赏,农民和我个人都能挣钱,但并没有“企业”这个东西存在。那么为什么需要企业呢?

企业这个东西,看不见摸不着。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,是企业Logo、房屋建筑、产品等,而并非企业本身。企业本身是个抽象思维的产物,它的本质是一系列法律关系的结合,特别是合同关系的集合,把很多人集中在一起办大事的法律关系的结合。

这里就产生财税金融的具体层面的问题:

(1)企业办什么事?这是《投资学》范畴,也是所有金融业务的核心。

(2)众人的“力量”该如何集中到企业?出力各方应分别取得怎样的回报?这是《金融学》《管理学》范畴。

(3)企业呈现为什么组织形式?这是《经济法》范畴。

(4)“力量”该如何管理和使用?这是《管理学》《财务管理》《信息管理》等范畴。

(5)众人所投入的“力量”所形成的结果如何?这是《会计学》范畴。这一点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新增力量投入通常需要参考过往的历史经验。

【未完待续】


写给财会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科普1:投行是做什么的(一)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仅供学习、参考、了解,不作为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